“组建一支能征善战、敢打硬仗的专业组队伍,对监督帮扶取得实效至关重要。”提起大气监督帮扶这项工作,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局长赵辉自豪地分享起令人欣喜的数据——2023年,山东省选派196名执法和监测业务骨干,全轮次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大气监督帮扶,综合表现位居全国第一,推动解决环境问题1万余个,促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有效改善。山东有哪些独家经验呢?“全国抽调4752名骨干组成569个专业组,开展16轮次现场监督帮扶。帮扶范围涉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、汾渭平原、长三角、长江中游城市群、成渝地区、珠三角等重点区域145个城市,帮扶区域空气质量变化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”来自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的数据,揭示了大气监督帮扶工作的效果。对山东而言,派员参与大气监督帮扶工作,是一场意义非凡的“大练兵”。一方面,山东省坚持以老带新、以强带弱,让监督帮扶老队员“手把手”传经验、“点对点”授技巧,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业务骨干。另一方面,以执法能力强的市带执法能力弱的市组队参加帮扶,“老牌强队”解疑释惑、示范打样,“后起之秀”学习借鉴、提升能力,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。山东省各市的产业结构不尽相同,各市执法队伍日常监管的行业各有侧重。“像淄博、潍坊、东营等涉VOCs企业较多的城市,我们安排多参加夏季监督帮扶;像济南、日照、临沂、济宁等钢铁、焦化企业较多的城市,我们就安排多参加秋冬季帮扶。”赵辉说。在大气监督帮扶实战中,山东逐渐探索建立了“行前收集线索—现场解剖麻雀—每日归纳总结”的工作流程,确保高质量完成监督帮扶任务。省厅每轮次派员前,召集监督帮扶队员们一起座谈交流、传授经验;帮扶过程中,如果遇到专业难题,远程组织相关领域专家,利用晚上时间授课指导;帮扶结束后,组织集中研讨,分享工作中好的做法,总结不足和问题。在山东,外派帮扶是目的之一,更重要的是把好的经验带回来,把在监督帮扶这个实战练兵场锻炼的队伍,更好用在属地日常执法工作中。“非常感谢生态环境部门的帮扶指导,通过为我们梳理排污节点,不仅实现了厂界稳定达标排放,车间内部有机污染物排放也大幅减少,工作环境明显改观。”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一家木业公司,生产负责人李超高兴地说。聊城市生态环境局茌平区分局执法人员在参加监督帮扶后,将全国行业环保要求带回当地,对企业污染物收集率提出建议。根据建议,企业给每套生产设施安装了一层“小密闭”房罩,更换了喷淋塔除雾板,调整了水喷淋压力,改造了过滤滚筛的滚筒,实现了治污环节再完善、治污效率再提升,有效解决了无组织排放问题。“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引领企业守法经营、治污达标,踏上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,这也是我们在大气监督帮扶中体会到的。”茌平区参加监督帮扶的同志提到。帮扶工作中,结合企业类型、生产工艺、污染物种类等,帮扶人员现场为企业“把脉问诊”。通过帮扶指导,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更加规范高效,绿色发展、转型升级的信心越来越足;通过一系列普法宣传活动,有效引导企业自觉学法、知法、懂法、守法,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。山东省充分借鉴大气监督帮扶科技赋能经验,在省内也开展远程监督帮扶。近日,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执法人员操控无人机,巡飞查看是否有旁路排口,是否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。结合在线监测、用电监控、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推送的线索,潍坊市生态环境局昌乐分局监督帮扶小分队,携带了便携式检测仪器,对重点排污点位进行细致排查,大大提升工作效能。在了解生态环境部远程识别线索的工作机制后,山东省依托省市县三级联通共享的智慧监管平台,建立高值区“掐尖削峰”、污染源远程监督帮扶两项工作机制,采取“线上线索推送+线下精准帮扶”模式,对企业开展“免打扰”的无感帮扶与执法。依托远程大数据分析,2023年以来,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推送高值区线索58条、污染源远程监督帮扶线索1192条,发现并整改异常问题173个;全省开展非现场执法6.3万余家(次),占比达到40.1%。空气质量数据最能说明效果。2023年全省PM2.5平均浓度37.4μg/m3,连续第三年达到“30+”水平,优于“十四五”年度目标10%以上。山东省将持续把大气监督帮扶作为重要抓手,在优化执法方式、提升执法效能、规范执法行为、打造铁军队伍等方面持续用力,守底线、提质量、惠民生、促发展,优化营商环境,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。